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8月2日22時,大盤票房連續43天破億,暑期檔總票房突破133億元,刷新著中國影史暑期檔最快破百億時間紀錄。更讓人欣喜的是,暑期檔國產影片票房占比超90%,大幅領先進口大片,其中多部影片在滿意度調查中收獲“84+”的高分評價,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那么,以《長安三萬里》《封神:朝歌風云》《熱烈》等為代表的暑期檔國產電影何以引發觀影熱潮,重現久違的現象級電影文化景觀?
當前,走向成熟的中國電影市場培育著日益分眾化的觀眾,不斷細分的觀影品位意味著各檔期的電影題材、類型亟需擴容。相較于去年暑期檔喜劇電影《獨行月球》的一枝獨秀,今年暑期檔百花齊放,呈現“群雄逐鹿”的票房樣態。當觀眾走進影院,可閱盡一眾詩人的人生沉浮,與之大夢一場;也可乘著懸疑熱潮走進“羅生門”,撥開迷霧后的真相;抑或在八角籠中直面人性與宿命的纏斗,看野草掙脫泥沼……從歷史文化到親密關系再到社會反思,暑期檔電影選題與表現手法之豐富,可見一斑。
影片題材擴展與類型融合,在這次暑期檔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供充分選擇的影片矩陣正滿足著不同年齡層次、興趣圈層觀眾群體的觀影偏好。電影市場的精彩紛呈,激發觀眾的觀影熱情進而提振影市活力。
選定題材與類型后,每位走進影院的觀眾都會對電影抱有定向期待,此次暑期檔的精彩之處是,不少影片都令觀眾收獲“意料之外”的驚喜。
《長安三萬里》不僅描繪出千百年來盤縈在國人想象里的詩意盛唐,更是用鏡頭撕開繁華之后的失意落寞,從“四海朝歸九州騰”到“漁陽鼙鼓動地來”,前人將歡愉與痛苦揉進詩歌,實現與今人的精神共振。《熱烈》看似是熱血浪漫的追夢旅途,實則著墨于夢想之下的困頓現實,金錢利誘下的隱忍妥協,執念與天賦之間無法跨越的溝壑,看似穩妥卻背離夢想的人生選擇,如此“骨感”的現實卻擊不垮心中熱愛,才能讓觀眾為之動容……
這些影片正是在電影工業體系基礎上,發揮了藝術創作的非凡想象力,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奇觀化場景與陌生化視角打破慣有的審美經驗,又在情節巧思與接地氣的敘述過程中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直抵內心。不論是《長安三萬里》《封神:朝歌風云》等中式奇幻電影,還是《八角籠中》《熱烈》《消失的她》等現實主義電影,其內核都是對時代心靈景觀、集體心態的深度聯結與銀幕映射,最終在情感觸達中形成與觀眾的共情、共振與共鳴。
共情、共振與共鳴之緣由,是深耕傳統,家喻戶曉的商周史詩與神話,耳熟能詳的盛唐文人與詩詞,勾連起中華民族最為堅固穩定的文化記憶;是聚焦當下,直面社會熱點議題,給予正能量的解決路徑與情感撫慰。生活中有情與理的現實困頓、情與義的現實矛盾,更有情與法的現實困局,電影基于敘事邏輯,自然流露出來的溫情感與明亮感,既產生觀眾與影片的情感互動,又引發觀眾對現實的理性深思。
毋庸置疑,這些電影作品能夠受到觀眾與市場認可,為國產電影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和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足夠底氣、指引明確方向。
進入8月,《巨齒鯊2》《孤注一擲》《暗殺風暴》等一波國產新片還將陸續入場,2023年暑期檔的破紀錄之旅也仍會持續,充分彰顯中國電影產業的韌性與活力。面向未來,我們期待著更多高票房、高熱度、高口碑的國產電影助力電影產業的可持續繁榮與高質量發展。
新紀元已然開啟,中國電影人心中的那團錦繡,正脫口而出。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