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9日,由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社、優酷、江蘇衛視聯合出品,聚仁影視聚仁汩汩制作,百事可樂冠名贊助的大型文化節目《萬卷風雅集》完美收官。節目邀請陳銘、喻恩泰、楊迪、王子異組成“游學團”,羅一舟、張凌赫、王鶴棣、張曉龍、張顏齊、曾可妮等作為“風雅體驗官”,分別體驗“蘭亭雅集”“垂虹送別”“唐宮夜宴”“塞外東巡”“桂滿中秋”這些典籍里的名場面。從江南到塞北,游學團一路穿行,圍繞衣、食、行、學、玩等多個方面,領略各朝代風雅事,以現代人的角度探索國風生活趣味。
節目將典籍記載及流傳民間的很多古代游戲搬上熒屏,如曲水流觴、蹴鞠、野營、射覆、水滸葉子等,不僅釋其原義,更玩出現代火花。嘉賓們跟隨游學攻略不斷加載知識技能,最終完成“傳世名作名場面”的融創秀。
《萬卷風雅集》嘉賓在“桂滿中秋”一卷中放燈祈福。放燈是中國傳統節日風俗,寄托了勞動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復古創新 雅俗同賞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萬卷風雅集》從魏晉名士“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的生活方式出發,輕輕轉動時間的齒輪,踏上一場復古創新之旅。
古代習俗,每逢夏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人們于水邊相聚宴飲,認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環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酒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飲下并賦詩,是為“曲水流觴”。蘭亭雅集即為東晉時期一場著名的“流動盛宴”,席間大咖云集,唱和俱佳,傳為美談,同時留下一篇字字珠璣的《蘭亭集序》,既是生動史籍,又是書法楷模。此后千年,曲水池邊總不缺追憶前世盛景的文人雅士,紫禁城寧壽宮花園的禊賞亭內,修建有一條蜿蜒的石刻水槽,稱為“流杯渠”,正是乾隆皇帝對蘭亭雅集的膜拜和向往。
《萬卷風雅集》開卷選定的主題就是東晉這場“蘭亭雅集”。不過,曲水流觴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模仿的,詩詞唱和就是一道不小的門檻。節目中化身“NPC”的歷史學者先是普及了比擬、對仗這類作詩的基本規則,又把古代詩歌和今天的流行歌曲聯系起來作為小測驗,讓觀眾發現古今情感表達的相通之處。原來“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與《青春紀念冊》,都是詞人關于年少時光的回味與感慨;而“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與《滄海一聲笑》,同樣渲染了氣吞山河的人生豪邁。
你知道《蘭亭集序》中運筆最難的字是什么嗎?節目給出的答案是正文中出現的20個“之”字。這些“之”形態各異,相同的筆畫有直有曲,同一個偏旁也有窄有寬,無一雷同。正如王羲之在《筆勢論》中所說:“若作一紙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送‘之’回家”環節讓游學團把散落的“之”字準確放回原處,既展現了書法理論的精妙,又充滿游戲樂趣。而一段出神入化的舞蹈與書法行文珠聯璧合,筆墨翩翩起舞,水袖妙筆生花,讓古典藝術之美躍然熒幕。
節目嘉賓展示臨摹《蘭亭集序》的部分內容。蘭亭雅集為東晉時期一場著名的“流動盛宴”,而《蘭亭集序》既是生動史籍,又是書法楷模
如果你認為《萬卷風雅集》以“雅”為題眼,曲高和寡,不接地氣,就未免偏頗。文學文字之雅固然令人仰慕,衣食住行這樣的俗事也是古今學者熱衷的話題。節目不忘推薦與王羲之有關的幾種食物。“牛心炙”是東晉時期名門世家最看重的珍貴食物,13歲的王羲之位于宴席末座,卻吃到了主人家特意招待的牛心炙,自此聲名顯揚。《裹鲊帖》中的“裹鲊”,是經過腌制并用荷葉包裹蒸成的魚制品美食。元代書法家趙孟頫非常喜歡《裹鲊帖》,曾在《論書》詩中寫道:“裹鲊若能長住世,子鸞未必可驚人。”王羲之晚年在家無事,喜歡種植果樹,他在《來禽貼》中向老友求四種果樹的種子,分別是青李、來禽、櫻桃、日給騰。李時珍認為日給騰可能是柰,而來禽,學者推測是沙果。
文化大餐名目繁多,游學團身著廣袖寬袍,一邊討論古今避暑妙招,一邊品嘗復刻版牛心炙、裹鲊與冰鎮來禽,最后以荷葉為酒杯、荷梗為“吸管”,體會酒與荷香相融的碧筒飲。晉人吃一口牛肉與胡餅,玩一把彈棋的簡單快樂,就這樣一點一點展現在我們面前。“游戲人間,當謝人生不誤我。”“奔流雖遠,采一朵浪花與你細細說。”這肯定不是還原度最高的蘭亭雅集,卻是年輕人追求的詩酒天涯,人生樂事。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節目不斷推古出新,雅俗融合。例如在《紅樓夢》中出現過的射覆游戲,薛寶釵說這是酒令的祖宗,謎面得是詩詞歌賦,沒點文學底蘊的人玩不了。如果原汁原味地玩,現代人很難玩起來。節目探索改良規則,不一定要用詩詞歌賦來做謎面,也可以是一句話、一個字,同時安排枸杞、啞鈴、手辦這些當代常見的物品作為謎底。而古人喜歡的拋打令、蹴鞠和木射,相當于中國古代的籃球、足球和保齡球。它們的玩法規則與現代體育項目有一定相似之處,卻不完全相同。
以詩畫為引 漫游城市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卷風雅集》以書本中的典故為引,讓游學團回到歷史發生地,以腳步丈量傳統文化的廣度與厚度,帶觀眾體驗一地一風的旅行樂趣。
“蘭亭雅集”來到浙江紹興,以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為引,探訪王羲之研習書法的鵝池,在蘭亭雅集的發生地——流觴亭,舉辦一場符合現代人口味的詩酒聚會。
節目嘉賓仿照古代雅集,體驗曲水流觴的文人生活樂趣?!度f卷風雅集》以一篇序、一首詩詞、一幅畫 這樣的“小切口”進入,放大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垂虹送別”行至江蘇蘇州,以明代唐寅《垂虹別意圖》為引,重現500多年前,吳淞江邊,垂虹柳岸,30余位吳門明賢,送別安徽學子戴昭的畫中場景。游學團來到虎丘,還原祝允明喜愛的“山居野服,虎丘露營”,在水墨江南鑒畫辨石、品茶賞月、月下乞巧。
“唐宮夜宴”回到陜西西安,以李白《清平調》為引,將游學團帶回盛唐,一日看盡長安花。大家習武練劍、欣賞胡姬舞、嘗試拋打令、蹴鞠和木射后,最終來到傳說中的大唐夜宴?!赌奚延鹨挛琛访垒喢缞J,掀起全場高潮。
“塞外東巡”以河北承德為背景,選取清代納蘭性德《長相思·山一程》為引。游學團在塞外草原挽弓射箭,面對“滿族八大碗”大快朵頤,親歷“夜深千帳燈”的千古壯觀。
“桂滿中秋”則在中秋桂花飄香的時節尋訪山東青州,以李清照《鷓鴣天·桂花》為線索,探索宋代美學。在青州,李清照將書房命名為“歸來堂”,在此??惫磐?、鑒賞書畫,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游學團緊隨李清照的腳步,藕花湖爭渡、焚香烙畫、夜游浮生閑集,體驗關撲百戲。
對于時下年輕人來說,一段完美的旅行究竟是什么樣的?是暴走打卡式的“特種兵旅行”,還是充滿自由隨性的逃離都市之旅?《萬卷風雅集》給出了另一個選項:不如與古人攜手,親赴一場歷史之約。在一道名菜里體會時間的味道,在雙陸拆白中品讀漢字的魅力,熏香露營,曲水流觴,幾百年前的文人風雅、市井炊煙,無一不是旅行的樂趣。
古今同頻 打破圈層壁壘
尋跡歷史名場面、打卡歷史發生地,《萬卷風雅集》以一篇序、一首詩詞、一幅畫這樣的“小切口”進入,放大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衣食住行到思想哲學、文化歷史,探尋古今同頻的各個維度,尋找與當代年輕人的知識與情感共鳴,以小及大,以趣味觸及深度,以焦點波及廣度,清晰地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脈絡。觀眾可以從中真切感受到,今天的流行音樂詞曲與古詩詞的傳承關系、現代人熱衷的游戲與幾百年前如出一轍、年輕人追逐的帳篷露營同樣是明代文人的最愛,當然更會發現大唐歌舞之絢爛,木蘭秋狝之暢快,七夕乞巧祈福之溫情。節目成功“搭建起文化記憶與當代審美的視聽橋梁,帶觀眾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至今的豐富樣態”。
無須懷疑,中國傳統文化正在崛起成為新的時尚風向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漢服日?;?、博物館熱席卷各個年齡群體、很多人嘗試學習民族樂器、對古詩文傳播和化用是文創領域的一大亮點……《萬卷風雅集》結合當下熱點話題,將古詩古文與現代生活相融合,探討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關系,打破文化圈層壁壘,引發觀眾共鳴,無怪乎觀眾發彈幕,寫留言紛紛表示也想跟著去打卡:“這場萬卷漫游記的沉浸式體驗好有意思”“跟著游學團的所見所感,感覺自己和古人離得沒有那么遠,書里的人物也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