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即被拉入離奇命案,懸疑緊張感拉滿;線索抽絲剝繭,串聯起意想不到的勾連。古裝懸疑劇《繁城之下》日前在騰訊視頻開播,該劇以案中案為串聯,通過新穎的社會派推理表達方式,讓觀眾迅速沉浸于懸疑緊張氛圍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出彩的懸疑氛圍感,《繁城之下》在懸疑底色基礎上對東方美學的深度解碼,也值得探究。

首先,是該劇在布景及服化道細節的中式美學創意。
劇集整體畫風將寫意與寫實進行虛實結合,白墻黛瓦、青磚曲徑、氤氳水汽,猶如一副水墨圖景,勾勒出明代江南水鄉特有的溫柔美感和清冷意境,而穿梭在青磚白瓦間的那些攤販、百姓、文人墨客,又釋放著江南小城獨具的市井美學和人文煙火氣。
大到場景影像,小到服化細節,都能在《繁城之下》看到其中蘊含的美學匠心。例如,劇中捕快和捕頭的制服,就在面料中注入了水墨質感,而等級之間的差異,又通過腰間配飾、護手金屬配件等細節予以區分,盡顯服化道細微之處的精美考究。
此外,作為一部古裝懸疑劇,《繁城之下》在破案邏輯的表達上更顯“中式懸疑”的分寸感。有別于西方懸疑大片中大起大落劇情張力的刺激,《繁城之下》將人物命運、案件線索、背后的秘密一點一滴娓娓道來。官府、翠華樓、五侯府、陸家豪宅,看似毫無關聯的圈子實則錯綜復雜;每一個出現的小人物又絕非無足輕重,人物之間的生活軌跡、背景故事、愛恨情仇激發著意想不到的聯絡;而看似不起眼的小線索,很可能正是牽扯著整個大案的關鍵信息。
一如中國古典文學敘事手法,觀眾入局先被迅速拉入一個氛圍濃厚的特定大環境中,隨著劇情發展,細節越來越多,必須仔細觀察和復盤才能理得清其背后的邏輯和秘密,這也正是中式懸疑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最后,是該劇在道德倫理內核上的中式傳統表達。曲三更代表的是滿腔熱血、正義忠誠的年輕人,在他眼中,萬事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眼睛里也容不得一粒沙子,在曲三更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人特有的守護正義的傳統與純粹。《繁城之下》通過曲三更的探案視角,帶領觀眾逐漸看清其師父冷捕頭平日面對的整個“世界”,而曲三更對師父行事破案理念“取其精華”的傳承,揭示了全劇對于“公道,是一條繞遠的道”這個故事內核,觀眾亦逐漸看到了曲三更是如何學著獨立處世,如何下定了“即便繞遠,也要公道”的決心。
在這其中,我們能看到該劇有關公道正道的探討,也能看出兩代人在人情世故上的傳承與進步,這讓《繁城之下》這部古裝懸疑劇在價值理念上的表達更加鮮明。
從表層的服化道制作,到深層的中式懸疑特色,再到內核深處對人性思辨、道德倫理的思考,《繁城之下》處處彰顯著東方美學的韻味和精髓。隨著塵封二十年的真相逐漸浮現,觀眾也將和曲三更一同在探案過程中不斷成長,對人生和命運有著全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