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志安主持開幕式。“智能傳播的技術迭代及應用,帶來了信息生產和傳播的真與假、對與錯、寬與窄、好與壞等不同層面的問題和挑戰。”他期待本次論壇能通過新聞傳播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計算機等多學科學者的對話,探討多元共治的問題聚焦和有效路徑。
復旦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張怡在致辭中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需要努力建設學科自主知識體系。“本屆論壇的主題體現了研究中心的前瞻性,具有很強的問題導向。”新媒介技術改變了原有以經驗和事實為導向的內容生產,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亟待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研討,推動多元共治,促進科技向善。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陸柳結合校史院史,向大家分享了九十余年來復旦新聞人宣揚真理、改革社會,努力打造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的歷程。面對新現象、新挑戰,新聞傳播學研究應當緊密聯系中國問題、中國經驗。學院始終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歡迎不同學科和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時代議題,增進互動交流。
多元共治目標是擁有安全而開放的網絡
“被計算的輿論和被算計的傳播,始終是智能傳播繞不開的議題。”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教授,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技術變革引發多種力量、多重邏輯的博弈。智能技術極大提升了傳播的質量和效力,提高了用戶粘性和用戶滿意度。然而,算法歧視固化了信息繭房效應,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科技倫理審查和風險評估。
“猴子的自拍照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嗎?”華東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遷教授以多個爭議性事件為例,從法學視角分析作品與作者、創作工具與創作主體的內涵。他認為,人類無法通過指令決定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終的表達性要素,著作權法應當是為激勵人的創作而生的法律。
面對智能技術治理的多重面向,上海財經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劉建國教授表示,管理科學研究中的ICT方法有助于捕捉人的微觀行為和動機。智能技術的應用、多模態數據的處理如何實現學科融合,融入到已有的社會體系之中,可能是未來社會治理的新路徑與新方向。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全治理的技術層面,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楊珉教授表示,應當從安全攻防的視角去探索,不僅看到模型本身的安全,還要研究搭載模型的軟硬件平臺的系統安全,特別是要研究和防范智能化生態系統整體性的安全風險。政務數字化轉型需要在實證研究基礎之上,實現持續動態的演進與發展。
上海市委網信辦副主任俞旻驍介紹,為加強網絡空間治理,今年網信辦推出一系列專項行動,“這些背景和訴求說明相關領域的問題突出,需要專門解決”。下一步,應當重點思考平臺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的協同,自媒體表達自由空間和法律法規約束的平衡,各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聯合,以及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
“多元協同治理,需要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擁有安全而開放的網絡。”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李良榮教授在主旨演講總點評環節指出,科技向善不是空洞的口號,更需要具體的行動。在學術研究、報告寫作和促進社會治理等層面,必須明確智能媒體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充分考慮人類的主體性、創造性,以人文關懷浸潤技術應用,進一步促進跨學科交流與合作。
互聯網與國家治理藍皮書揭示網絡生態特征
本次論壇還首發了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互聯網與國家治理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作為中國互聯網與國家治理領域重要的年度報告,今年是藍皮書連續出版的第九年,也是首次由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統籌出版。藍皮書主編為復旦大學張志安教授,執行主編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盧家銀教授擔任。
據盧家銀教授介紹,本年度發展報告圍繞人工智能治理、網絡內容治理、信息隱私保護、國際網絡治理等實踐議題,對網絡治理的現實挑戰、發展特征和治理邏輯進行探索,由來自18家單位的34位作者共同完成。
報告指出,移動互聯網流量增長帶動網絡應用持續發展。過去一年,我國傳統領域應用線上進程加快,即時通信用戶規模保持第一,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等線上經濟新模式發展速度較快。截至2022年12月,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3億,成為過去一年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應用。
在商業領域,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場景也不斷拓展。網約車、外賣、智慧旅游等在數字經濟的助力下開拓新圈層用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網絡零售繼續保持增長,在線旅行市場全面回暖,成為推動消費擴容的重要力量。
傳播方式上,短視頻與直播成為網絡傳播的頂流。截至2022年底,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為10.12億,占網民整體的94.8%。網絡直播成為緊隨短視頻的第二大應用。
報告認為,未來應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推進網絡法治化進程等方面持續努力,系統規范深度合成服務,完善深度合成治理體系,加強信息內容治理,以執法程序規范化促進依法行政,壓實平臺責任,從而有效實現專項與常態治理結合。
論壇還以“互聯網基層治理創新”“互聯網與國家治理前沿”為主題召開分論壇,并舉行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科技倫理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
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傳播與國家治理”為方向的研究機構。中心整合新聞傳播學、經濟學、政治學、計算機科學、社會學、法學、哲學等多學科力量,以建設一流的新型高校智庫為使命,圍繞傳播與國家治理相關重大課題開展系列研究,為國家參與全球治理、重大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運行提供全方位、戰略性、前瞻性的決策咨詢成果。中心下設四大研究方向、一個大型品牌論壇、兩套叢書系列、一本藍皮書。十余年來,中心以網絡空間研究為抓手,在網絡社會心態、國內與國際輿情、網絡理政、網絡空間安全四個方向形成了前沿、敏銳、領先的研究水平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