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政法題材影視劇的熱播熱映,既是一次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是否滿意的直觀檢驗,也是一次政法工作與人民群眾交流互動、形成有效社會動員的難得機會。近期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電視劇《此心安處是吾鄉》,為用影視作品傳播新時代楓橋經驗、拓展政法題材的創作空間積累經驗。
政法題材內涵豐富,需要創作者用心發現、深入開掘。一段時間以來,《掃黑風暴》《狂飆》等反映政法事業發展的電視劇受到廣泛關注。在與影視制作方的交流中,我們發現,一些人看重“商業模型”和“算法”,認為同類題材具有“商業價值”、容易贏得觀眾。而所謂“算法”計算的是過去,“模型”模擬的是經驗。觀眾對好作品的需求不斷變化,原創恰恰是作品最大的“商業價值”。政法題材的影視創作需要聚焦掃黑除惡等“大事件”,也需要表現基層解決“雞毛蒜皮”的“微敘事”。《此心安處是吾鄉》用百姓身邊人身邊事,展現基層政法干警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解決群眾的關切和難題。這部劇用接地氣的表現手法,講述老百姓身邊的故事,為政法題材創作開辟新的敘事空間。
影視創作要貼近現實,創作者走進生活的深處,作品才能走進人心的深處。近年來,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復雜,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權利觀念進一步增強,涌現了許多解決群眾身邊煩心事、麻煩事的創新實踐,很多“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生動故事正在上演。這些既是政法工作的重點、亮點,也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影視劇把這二者結合起來,用藝術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幫助觀眾進一步了解基層政法工作、理解政法干警,有助于實現政法工作與人民群眾更充分、更有效的互動。《此心安處是吾鄉》中,肖立明、馬樂、張鳳嬌、楊銘安等基層綜治中心的干部,直面新舊矛盾糾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運用法治思維,向觀眾解析了電信詐騙、網約車糾紛、網絡侵權、校園霸凌等眾多熱點案例。劇情充滿生活氣息和現實意義,讓觀眾在劇中看到發生在身邊的故事、看到我們這個時代的變化,因而引起情感共鳴。
舞臺的大小,由創作者的內心世界決定。戲劇的魅力,在對生活的提煉和表達中展現。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效益,考驗創作者對社會現實的分析、判斷和把握能力。而優秀的作品一次次啟示我們:表現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才有真正的流量,講述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才能創作出不負時代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