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由宇宙之鐵(筆名)執導,蘇尚卿、李璐、葉知秋等多名實力派配音演員參與配音,講述了"天選之子"空和搭檔蒲牢以及人類女孩努瓦聯手對抗外來侵略者"銳鉑人"的故事。影片于1月6日在全國影院上映。
此次專家研討會由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和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等聯合主辦,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和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共同主持,邀請了電影界、動畫界、教育界等多位知名專家,與影片導演兼編劇宇宙之鐵、制片人許艷艷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從人物形象設計、畫面場景制作、主題價值呈現、類型探索創新、教育意義延展等多種角度展開了熱烈的研討。
導演、編劇宇宙之鐵首先分享了該片的創作背景及意義,透露整部電影的制作歷程長達十年,在創意和制作過程中經歷了不斷的解構與重構,團隊在剛開始的時候只想做一個標新立異的動畫片,后來才意識到真正想做的其實是一部讓兒童和成年人都能從中獲得成長價值的影片。該片不僅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傳遞了中國價值觀,也表達了對現實問題和哲學命題的思考。
制片人許艷艷談起該片的創作歷程非常感慨,表示整個團隊用了十年的時間進行創作,投入了巨大的心血,每一個技術細節都力求做到精致精細,以便在大銀幕上呈現給觀眾最理想和震撼的視覺感受,"過程雖然異常艱辛,但如果能夠為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添磚加瓦,覺得很開心也很知足"。
《當代電影》社長皇甫宜川認為影片帶來了一種新的想象和審美體驗,指出當代動畫電影一大變化和優勢就是多樣技術與美學的融合推動。他認為《天降大任》采用了"難兄難弟"的敘事方式,用空和蒲牢的冒險之旅,講述普通人的自我價值的發現;角色設計得有新意,空、蒲牢、努瓦的設計分別包含了希望、傳承與創新,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視覺上表現出了豐富的想象力,在文化意義上展示了對小人物的尊重和溫暖的親和力,夯實了與觀眾達成共情的重要基礎,"有趣、好看,能夠帶來快樂,同時又能讓人感動"。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教授孫立透露自己特別喜歡電影中關于學校的設定,覺得此場景是一個溝通凡人和英雄之間的橋梁,探討了對時間、空間、宇宙的認知,希望后續作品里能挖掘這一場景的更多可能。同時,她也充分肯定了影片的制作水準,比如空的毛發、蒲牢的胡須都是動畫制作中巨大的挑戰,但本片相關細節展現得十分靈動。
作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最年輕的會員,高中生代表陳一諾表達了自己對空和蒲牢兩位主角的喜愛,"形象非常可愛,性格非常鮮明","雖然彼此間巧合相遇,但其實代表了角色和命運之間的一種天然聯系",同時,影片不僅融合了古代神話和現代科技,也將東西方不同理念交織在一起,這樣的設定非常有意思,成長的主題以及略帶自我覺醒意味的結尾,很有深度和內涵,代表了新一輪命運的開啟。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贊賞影片"有新意,充滿游戲感和喜劇風格""是一部不錯的合家歡動畫電影"。他指出影片實現了新表達、做到了新創意、完成了新呈現:在主題上,實現了優秀傳統價值觀的現代化新表達,更符合對當下社會的理解,能夠激勵普通人尤其是兒童的成長;在人物和臺詞設計上進行了后現代主義解構,顛覆了大眾對類似角色的理解,臺詞結合了成年化和兒童化話語體系,因此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笑點;在美學風格上完成了東方玄幻和西方金屬風格的融合呈現,能夠滿足更多當下年輕觀眾的觀影需求。
對此,聚影匯創始人、中國電影家協會兒童電影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朱玉卿表示贊同,指出影片用耳目一新的視聽語言告訴觀眾,每一位凡人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使命。這在當下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讓每個人都可以從容地活出自己的精彩,體驗不同的人生。
《光明日報》高級編輯、編務統籌李春利表示自己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電影,該片故事情節復雜但并不凌亂,探討了以往電影中很少涉及的生命價值問題。影片用輕松歡樂的方式講述了宏大的主題,兼顧了家長與孩子的需求,是一部成功的合家歡電影。同時,她還表示,影片體現了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呼應、天理與法律的關系、正義和邪惡的沖突,打破了以往大眾對于傳統正邪、英雄的理解,充滿俠義精神,最后結局對于金箍的主動舍棄顯示了對自身束縛的沖破,充滿強大的內驅力量感,是一個世界性的共同主題,對孩子成長教育也是很好的啟示,希望影片能夠走出去,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海外傳播。
人民網文化部主任黃維表示該片"風格很獨特,很有新意,很有特色",借用傳統文化的底色,進行了創新性表達,注入現代價值觀,"只要擁有勇氣和堅持,凡人也可以超越自我"的主題很有力量;在角色設置上別出心裁,三人小分隊神勇卻又叛逆,搞怪卻又敏感,颯爽卻又不夠成熟,很有代入感;在情節設置上笑點密集,極具網感,東方古老的文明和未來科技文明的碰撞,符合當下年輕人對多元宇宙和平行時空等元素的關注,相信能夠引發青年觀眾的共鳴。
中國教育電視臺研究員張志君表示,看完電影后重新解構了自己的認知,認為影片充滿張力,在四個維度完成了"熟悉的陌生化",達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首先,片名維度,沒有傳統認知里"苦情、嚴肅",反而更接近于一個平凡角色成長的故事;其次,人設維度,"騎白馬的不一定都是唐僧,有金箍的不一定是悟空"主要角色和以往類似形象差別巨大,是一場有趣的、反傳統的設定和演繹;再次,情節維度,主要角色組成了一個新鮮的組合,混搭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情節,極有代入感;最后,教育維度,影片的情感表達方式新穎,充滿創造性和想象力,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年輕人和年長者相互反哺的"并喻文化",甚至是"后喻文化"的突破與達成。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對"后喻文化"的概念深表贊同,指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起與運用,人們講述故事、表達情感的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也對建立在經典美學和后現代大眾美學基礎之上的傳統電影評價體系提出挑戰。因此,他對創作者的勇氣更加表示欽佩,認為這是一部破次元壁的電影,將東方神話、蒸汽賽博和廢土工業風三種不同風格的美學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全新價值理念的重塑和多元主題和內容的解構重構,嫁接了與年輕一代對話的橋梁,祝愿導演創作出一個能夠被全世界所接受的新型動畫宇宙。
北京評協視聽委員會副主任高小立表示影片很多情節都對應了當下的現實生活,帶給觀眾諸多啟發。在故事上,將古代神話和現代科幻、傳統文化與當代審美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角色形象豐富多彩;在情節上,做好了未來和當下的結合,金箍和彈弓等常見的生活道具以一種顛覆性、演變性的全新形象和功能出現,展現了電影在高科技方面的新嘗試;在主題上,不斷地提出哲學思考,探討了時間和空間的哲學命題,"敢于挑戰命運,相信自己"的核心思想價值內涵對當下年輕人具有積極正面的引領意義;在藝術上,充滿了國風既視感和蒸汽賽博風,有一種輕喜劇氛圍,背景音樂也大氣活潑,相信能夠得到很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喜愛。
《中國電影報》副總編輯張晉鋒認為影片充滿了想象力、表現力和塑造力,將英雄成長的敘事和童趣、美學相結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指出影片做到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歷史故事與當下觀眾的緊密聯系和有效對接、故事敘述與理念傳遞以及觀點表達的良好結合:主要角色形象都進行了創造性的改編,具有很強的親和力與辨識度;成長主題的貫通豐富且有力量,貼近當下受眾心理,能夠和普通人產生情感共鳴;節奏明快、情節有趣、內涵豐富,做到了"形象入眼,故事入心"的藝術表達。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理論處、網信處處長王純稱贊導演非常具有使命感,十年的堅持讓人敬佩。另外,她還表示影片圍繞"成長"和"變化"的主題展開,不僅充滿童趣純真,更蘊含哲學哲理,在融合東西方文化的同時,在創作端和市場端都實現了越來越國際化、越來越開放的中國文化內核的創新性、個性化表達,具有國際化的創作水準和制作水平,未來希望看到更多"龍生九子"的系列動畫作品。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在最后總結發言中表示,電影《天降大任》講述了"自我發現和自我賦能"的別樣成長故事,是一種現代性價值觀的表達。影片節奏快、懸念強,代入感強,想象力足,同時蘊含了復雜的哲學意味,做到了不同思想間的互相融合,達到了"開放對話,互容互動"的共同美學平衡,形成了有效的情感共鳴。同時,在制作方面非常精良,達成了不同美學風格的融合,臺詞有趣,喜劇化甚至是游戲化的風格,更符合年輕觀眾的觀影需求。最后,他指出,當下動畫電影呈現出良性的發展態勢,類似《天降大任》這樣風格鮮明、想象力奇特又兼具多元化表達的動畫電影將為業界和市場帶來更多新鮮的經驗,也會為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開拓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