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靳鈴涵)2月27日,短視頻直播平臺就業價值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發布《直播平臺就業價值報告(2023)》。報告指出,短視頻直播就業呈現出數字職業化、直播產業化、從業大眾化和就業規模化四個特點。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院長趙忠指出,“新質生產力本質的推動力是技術的進步,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在新的技術進步背景下,形成要素生產力的提升,直播平臺將勞動者的稟賦轉化成勞動價值,讓勞動生產力的要素進入生產過程,從而促進了勞動生產力的提升。”

(短視頻直播平臺就業價值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主辦方供圖)
“平臺效應”凸顯,直播帶動普惠就業
報告中提到,以快手平臺為例,根據測算,截至2023年底,快手平臺帶動4022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快手平臺直接帶動的就業機會為2244萬個,間接通過快手內容生態和電商生態拉動的就業機會為1778萬個。報告中總結了快手平臺穩增就業的機制:從供給側,短視頻和直播作為新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典型代表,不僅催生了大量新業態,還對傳統業態進行了數字化的賦能升級,因而帶來了就業規模的大幅擴容;從需求側,以直播電商為代表的新商業模式帶動了居民消費需求的大規模增長,從而通過社會總需求的擴大傳導到就業需求的擴大;從勞動要素配置角度,快手快聘創新性地推出了直播帶崗的招聘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資源供求對接配置效率,最終促進了高質量充分就業;從重點群體就業的角度,直播經濟對于擅長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年就業群體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數字平臺具有包容性、普惠性的特性,讓更多的勞動力依據秉賦拿到就業機會,從而帶動規模化的普惠就業。”北京師范大學統計學院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勛表示。
直播間帶動30余種新職業,直播電商成為就業增長的新力量
報告中指出,直播電商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快手信任電商生態為代表的直播電商展現出了促進就業、創業的顯著成效。根據數據測算,直播電商的在線交易額每增加一億,可以帶動就業崗位增長約1100人,相關就業不僅來源于直播間本身催生出30多種新職業,還來源于直播電商帶動的上下游產業鏈的大量就業機會。
“今年‘新中式’服飾走俏,春節期間我們的訂單量至少翻了一番,目前工廠招聘裁剪員、車工、熨燙員、包裝員等,最緊缺的崗位是車工,至少招聘20、30人。”常熟直播帶貨代表王玥說,直播間除了帶動新職業外,也帶動了大量的工廠就業。
“我們快手賬號有60多萬粉絲,帶動了3個大廠和10多個小廠上千人的就業。”廣州直播帶貨主播李福佳介紹說。在她直播屏幕的背后,助播、直播選品員、客服、倉儲等多個崗位聯動,直播間里,下單隨時都在發生。現在一場直播下來,李福佳會賣出3千到5千單。

(直播帶貨主播李福佳在直播帶貨 主辦方供圖)
女裝直播間春季招聘:最缺車工
直播電商有力促進就業和推動產業數字化,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這次研討會上,直播電商代表李福佳和王玥表示,春季是目前用工招聘的高峰,作為“前店后廠”的服飾直播間,他們目前招聘用工最缺的就是制衣廠的車工。

(木子電商達人的工廠正在趕制春裝,車工大量緊缺 主辦方供圖)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劉航表示,互聯網的發展已經進入產業互聯網的階段,數字經濟平臺很大程度帶動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發展,進而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