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短劇還能火多久#、#微短劇爆火后收費亂象頻發#紛紛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
2020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將單集時長不足10分鐘的網絡影視劇作品定義為微短劇,并正式納入監管。視頻平臺紛紛加入微短劇市場,微短劇數量迎來井噴式增長。在行業和市場的雙重加持下,微短劇憑借著快節奏敘事、高密度劇情反轉和“爽感十足”的內容氣質吸引了大批年輕用戶,開辟了一條網絡視聽內容創作新賽道。
短短幾年“野蠻生長”之后,微短劇發展瓶頸也逐漸顯現:“跟風創作”難出爆款,“開端即高潮”讓部分付費用戶直呼“上當”,微短劇如何從“吸引用戶”轉變為“留住用戶”?作為短小精悍、極富表現力的視聽形式,微短劇如何更有效地創新形式,為不同用戶提供多元精品內容,成為擺在從業者面前的必答題。
在近期上線的微短劇中,我們可以瞥見一些積極信號,部分創作者不再依賴“重生”“穿越”等流量捷徑,開始“試水”現實主義題材創作,為行業帶來新活力。《大媽的世界賀歲篇》聚焦老年群體的生活與社交、個人價值的追求等話題,打通了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代際壁壘,彰顯了影視作品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大過年的》摒棄了“爽劇濾鏡”和“主角光環”,以質樸的方式呈現了一對平凡夫妻的婚姻狀態,為觀眾帶來觀察生活的新視角。
當微短劇走入了審美疲勞的困境,向現實生活靠攏的題材便逐漸回歸。正如河北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常在所說,“以前的微短劇,很像一些古早網文的視頻化產品,但市場自有調節機制,微短劇迎來質變,現實主義題材將是不容忽視的新風口。”
微短劇要想乘勢而上,除了關注真現實、回歸好內容,也離不開制片方、視頻平臺不斷拓寬賽道,積極促進行業新變。
當下,“微短劇+”跨界融合項目為微短劇發展打開了創新思路。“微短劇+”與電影、劇集等長視頻優質IP聯動,打造“番外”和“衍生劇”。《去有風的地方》的衍生微短劇《我的歸途有風》,延續原劇“溫馨治愈”的風格,帶大家在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由動畫電影《雄獅少年》衍生出的真人微短劇《超越吧!阿娟》,微短劇和電影實現了優勢互補,“雄獅少年”阿娟從大銀幕走進小熒屏,讓影迷欣喜不已。
“微短劇+文旅”也為行業提升內容價值開拓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國家廣電總局今年發布關于開展“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通知,其推介項目《飛揚的青春》深度融合故事原型曹村鎮風光、風俗等文旅元素,線上線下熱度不減,形成了“跟著微短劇游曹村鎮”的熱潮,為中國鄉村文旅發展帶來啟發。
在當今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微短劇賽道越來越陡峭,制作門檻越來越高;透過“爆發式增長”的表象,微短劇加速了去蕪存菁的進程,從“流量爆款”邁向“精品力作”。只有“微”而不弱、“短”而不淺、“劇”有品質,微短劇才能告別“曇花一現”,迎來“下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