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在工作中發現,網絡微短劇《老師不要跑》存在劇情低俗,臺詞、畫面、情節涉及嚴重軟色情等違規情況。針對該違規微短劇的播出問題,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第一時間提示相關播出平臺予以處置。目前,該劇已全網下線,幾家直播平臺對該劇的片段等素材進行了查刪;播出該劇的微信小程序“歐歐劇場”“奇奇劇場”“平平劇場”等也已下架。
近年來,微短劇火爆異常,一些短小精悍、節奏明快的精品劇作受到用戶青睞。據《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到373.9億,2024年有望突破500億,2027年將突破1000億元。微短劇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興文娛消費方式,其產業價值與市場潛力毋庸置疑。
與取得的成績相比,微短劇暴露出來的問題則令人觸目驚心。比如,渲染以暴制暴的不良價值觀,混淆是非觀念,以暴力刺激的情節為賣點,去年被封禁的《黑蓮花上位手冊》就屬于此類;以穿越劇為噱頭,打著愛情的旗號,實則是在宣揚門當戶對、金錢至上的封建落后思想;更有毫無底線的,以教師、警察等受人尊敬的職業為幌子,將暗示性的色情內容和對話隱蔽地穿插在其中,此次被下線的《老師不要跑》就是深諳此道的代表。這些烏煙瘴氣的微短劇不僅抹黑了老師等特定群體形象,更會傳播低俗價值觀念,污染網絡空間,敗壞社會風氣。
對于內容低俗制作拙劣的微短劇,廣電總局一直在持續打擊,圍繞導向、片名、內容、審美、人員、宣傳、播出等方面,加大違規網絡微短劇處置和曝光力度;平臺已經不是第一次收到類似的封禁通知。2023年,僅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就清理、下線存在導向和內容問題的違規微短劇作品25000多部,下架整改違規微短劇小程序600余個。
微短劇,核心還是內容審核把關。微短劇的價值觀和導向應該由誰來負責?生產微短劇公司是否要有一定的資質和要求;微短劇制作完成后,誰來審查內容?是不是跟電視劇電影一樣,要先有專門的機構、專業的人員審核之后,才賦予其在網絡平臺上播放的資格?這些問題都是微短劇未來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報道,廣電總局正在加緊制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與內容審核細則》。在尚未建立起明確的審核機制前,針對微短劇的無底線,上架并推送的平臺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雖然網絡微短劇APP和小程序已納入日常管理,直播平臺也正逐步將有著“第三方”之稱的小程序納入監管。但《老師不要跑》這樣的垃圾短劇依然能在各大網絡平臺上播放,是網絡平臺的污點,再次暴露出監管上的短板。
今年全國兩會上,多名代表委員提出生產精品才是微短劇長遠發展的流量密碼,小而精、短又美應成為微短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只有低俗的微短劇作品生產不了,都下線了、上不了線了,微短劇的作品質量才能時刻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