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做到了三個“實”:主題結實,制作踏實,故事真實。就價值而言,《底線》不僅是全景式回顧總結新時代以來法治中國進程的備忘錄,也是法律與法治究竟是何、應該為何的傳習錄,更是新主流影視作品發力方向的啟示錄。
溫暖現實主義,是《底線》最大的特色和優勢。近年來,一些優秀的法治題材電視劇多聚焦于反貪鋤奸、糾正冤假錯案及掃黑除惡。說到底,《底線》本來也可以選擇一種更加“雞飛狗跳”的寫法。但實際上,它選擇了面向最廣大基層矛盾的,有著走心煙火氣的溫暖現實主義法治劇路線。
第一,是溫暖。“溫暖現實主義”既要直面現實的困頓和艱難,又要提供一種溫情、積極、向上、進取、有建設性的解決辦法和出路。在律政劇精英面貌的刻板印象之外,《底線》展示的人民法院故事接地氣、煙火氣、貼近群眾;在觀眾對法治劇集展示激烈沖突的期待中,《底線》展示的人民法院故事講調解、講疏導、講“楓橋經驗”。
說到底,《底線》是一個純純正正的中國故事。它以基層法院的日常工作為背景,選取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展現新時代基層法院系統如何發揮服務于民的職能。從情節結構到大量庭辯戲及其判詞,都展現出中國司法致力于化解矛盾、平息怨氣、以和為貴、庭前無訟等司法為民的理念。
第二,是現實。《底線》比較準確地把握到了今天市場需求、意識形態需求和創作者的現實關懷之間的平衡點。在溫暖、向上的總基調上,《底線》并沒有一味地“騎墻”或者“和稀泥”,而是守住原則,做好現實關懷。
最后,是主義。現實題材創作,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原則終究不是道德原則,電視劇創作也應站在人類文明、歷史進步一邊。看《底線》時,我們經常會想,在當前條件下,冤冤相報和案結事了哪個更重要?當各類新型案件源源不斷地涌入,將新時代遇到的新問題一一呈現,《底線》告訴我們,這些案件是對新型社會問題的深度折射,呼喚著與時俱進的理解與認同、智慧與解答。
有一句諺語說醫生“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我想《底線》里的法官和法官助理們做到了“有時開庭,常常調解,總是幫助,時時安慰”。這讓法治、法律、法院、法官的形象像一股涓涓細流走進我們心里。
電視劇《底線》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廣播電視局指導,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監制,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支持,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人民法院出版社有限公司、湖南當燃影業有限公司、北京法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浙江賢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中國煤礦文工團、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長沙縣人民法院聯合攝制,湖南當燃影業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來源:瀟湘電影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