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重點劇目、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問蒼茫》歷經127個晝夜的拍攝后,在浙江橫店圓滿殺青,官宣演職人員全陣容,并發布了殺青特輯和殺青照。
《問蒼茫》由黨史專家陳晉和影視編劇梁振華擔任總編劇,優秀年輕導演王偉執導,以形神兼備、德藝雙馨為標準篩選演員,最終形成了由王仁君、嘉澤、寧理、白客、唐曾、吳幸鍵、張曉龍、魏大勛、焦俊艷、牛駿峰、鄭業成、馬少驊、宋佳等近百位優秀演員組成的主演班底,講述了從中共一大歸來的青年毛澤東1921—1927年間以一個“探路者”“早行人”的姿態,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先后投身工運、農運、國共合作、農村調查,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熱血故事。
一、重返歷史現場:集結行業中堅力量以實干精神填補重大革命題材劇創作空白
《問蒼茫》將目光對準1921—1927年的華夏大地,以毛澤東為線索串聯這段歷史,記述青年毛澤東帶著對中華民族即將走向何方的憂國之問,從一名追隨者成長為先行者、開創者,探索出中國革命正確道路。作為全面而深度反映毛澤東這段歷史時期的第一部影視作品,《問蒼茫》具有填補重大革命題材劇創作空白的意義。
《問蒼茫》殺青特輯以一抹如豆燭火開場,記錄下主創團隊扎實創作的心路歷程與實踐足跡。該劇總編劇、黨史專家陳晉激昂闡述創作初衷,希望講述青年毛澤東如何在實干中“被黨被歷史被人民選擇成為領袖”;總編劇梁振華表示“希望今天的年輕人看到《問蒼茫》,會真切地感受到100年前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那么熱烈地理想過、愛過、惆悵過、追求過”;青年導演王偉說出身為創作者的心聲“希望每個人盡到自己內心的一份力,一份責任”;美術指導孟令超、孟令群介紹,為真實呈現青年毛澤東的生活環境,劇組“復原了毛澤東曾經的住處清水塘和韶山沖、還原了歷史上的國民黨一大和二大”;攝影指導柴然表示,全劇采用油畫的溫潤風格,為的是“從影像上讓年輕人更能夠接近歷史”;造型指導楊丹面對眾多的角色人物,將真實感放在首位,“唯有真實能令大家信服”;動作導演李映輝提到,雖然劇中戰爭場面頗多,但“都是實打實的”,用極致的真實給觀眾帶來視聽沖擊。
革命者們追尋光明道路和真理的過程漫長而艱辛,籌備和拍攝《問蒼茫》的過程亦漫長而艱苦,兩者在百年后隔空互文。殺青特輯記錄下創作者們積跬步至千里的實干歷程:翻閱超過5000萬字歷史資料,前后劇本會歷時近1000小時;全劇有約400個有名有姓的角色,其中至少350個有歷史人物原型,實力派、新生代演員聯袂呈現,500余位演員傾情參與拍攝;攝影、美術、錄音、造型等750余名工作人員投入制作;拍攝內容涉及上海、廣州、武漢、長沙、北京五座城市;全劇大小場景共761個,服裝近10000套,涉及54000件道具。從春入夏,劇組主創歷時127個晝夜,總拍攝時長1800小時,終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和卓然的毅力,完成了這場理想主義者們的跨時代接力應答。
二、立足時代表達:以青春書寫探索重大革命題材劇詩意現實美學品格
百年前山河動蕩,民生凋敝;百年后山河無恙,國泰民安,《問蒼茫》需要面對的不僅是如何立足當下講述早行者壯懷激烈的動人故事,更需思忖怎樣才能扮演好傳聲筒和放大器的角色,與當下的青年受眾有效溝通、產生共鳴。《問蒼茫》的創作者平均年齡不到40歲,是一支格外年輕的隊伍,其中不乏90后乃至00后的年輕人,青春與新意在熒屏交輝。
整個創作團隊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堅持正確的黨史觀,深入挖掘思想內涵和精神力量,秉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對歷史人物把握精準,又在縫隙中找到想象空間。手寫的信箋、按老照片還原的名場面將歷史真實感貫穿始終;光影、色彩冷暖的對比,承載一個時代的蓬勃涌動,一群人的熱血理想,全劇在紀實性和詩意浪漫間尋找平衡和突破。
劇組籌備之初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拍攝期間,劇組生產學習兩不誤,積極開展“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主題黨課活動,以黨建引領文藝創作,積極與中共浙江橫店影視劇組服務有限公司支部委員會聯學共建,深刻領悟“學黨史、拍偉人、為民族鑄魂、為人民立傳”的思想內涵和現實意義。年輕的主創們不僅是創作者,更成了《問蒼茫》的“首批”青年觀眾,在拍攝中感受革命者的精神滋養。劇中楊開慧的扮演者嘉澤,更在拍攝時向劇組臨時黨支部遞上入黨申請書,在創作過程中雕刻自身。
《問蒼茫》是國家廣電總局重點電視劇,由國家廣電總局、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省廣播電視局、長沙市委宣傳部支持,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長沙市委宣傳部、馬欄山(長沙)視頻產業園、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湖南當燃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北京青春你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完美世界影視有限公司、北京五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湖南當燃影業有限公司制作、發行,是湖南廣電2023年“新征程上譜新篇”文藝創作重點項目之一。
來源:湖南廣播電視臺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