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出發》歷經2年醞釀、39天籌備、30個晝夜的拍攝后,在湖南寧鄉圓滿殺青。

電影《出發》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許江擔任藝術總監,集團(臺)領導谷良擔任劇本指導,劉智海擔任導演,李濤歌擔任編劇,宓鑫君擔任攝影指導。電影以形、神、氣質為基準,邀請到青年演員羅澤楷飾演青年毛澤東,陳韋欣飾演蕭子升,還有莫小奇、李軍、李強、聶勁權、毛凡、張躍剛、齊紀深、錢磊等一大批老戲骨、實力派、新生代演員參演。
重走游學之路
青春光影敬歷史,實景史詩拍攝與詩意美學氣象

電影《出發》講述了1917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時與友人蕭子升一起行程千里、游學五縣、調研社會的故事。這一趟行程,毛澤東與蕭子升不帶分文,深入湖南農村,用游學的方式,見世間萬象民生百態,立下了“向大本大源處探討”“改變中國和世界”的宏偉志向,懂得了知民心、得人心之關鍵,開啟了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注重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的傳統。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時代背景下,《出發》的拍攝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同時,作為第一部反映24歲毛澤東游學這段歷史的電影,《出發》的拍攝也填補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一段空白。
集結行業中堅力量
以歷史為溯,匠心鑄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

籌備和拍攝《出發》的過程雖艱苦,但創作氛圍濃厚。兩年的時間里,主創們先后采風勘景8次,劇本修改12次,在臺詞、人物性格上不斷打磨調整;攝制組約200余名工作人員投入創作,拍攝內容涉及長沙、益陽、寧鄉、沅江、安化五縣市。劇組主創歷時69個晝夜,集中拍攝30天,終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和卓然的毅力,真實還原了這場“大本大源”的探尋之路。

攝制組組建了一支高學歷、專業化、年輕化的創作團隊。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博士學歷3人、碩士學歷17人。中國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湖南大學、北京大學、紐約大學等高校電影人齊聚一堂。編劇李濤歌與導演劉智海將百年前的青年人探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仰與力量以極致詩意鋪開在銀幕中;美術指導熊肖瀟為真實呈現沉浸歷史感,全實景真實復原青年毛澤東的游學之路的每一處,其細節稿超千張;攝影指導宓鑫君與燈光指導顧春則從繪畫結構來構筑極致的視覺體驗。制片人張翔表示,實事求是、注重調查研究、敢于吃苦拼搏的高學歷電影創作者們,為《出發》的書卷氣與詩意美學提供強有力的后備力量。

為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攝制組還在開機當日特別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拍攝期間,劇組生產學習兩不誤,積極開展“清廉劇組”主題黨課活動,以黨建引領藝術創作,在深刻感悟“青年毛澤東的創造性思維和精氣神”的同時,不斷強化劇組上下黨性修養,全力做到政治自覺、藝術自省、文化自信。
《出發》由湖南省電影局策劃指導,瀟湘電影集團、中國美術學院、湖南當燃影業聯合出品,計劃2023年12月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