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視聽》刊文:《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用“絲路”拓寬文藝創作新思路,創新中國故事國際傳播新話語
2024-01-26 14:43 來源:芒果TV

近日,在引發全網熱議的《花兒與少年·絲路季》中,迪麗熱巴身著維吾爾族傳統服飾艾德萊斯裙,表演民族舞蹈,引發克羅地亞民眾的熱情歡呼。隨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汪文斌在海外賬號推介節目,“穿著中國新疆服飾跳著新疆舞蹈的迪麗熱巴,閃耀著光芒”;中國駐沙特阿拉伯大使館贊揚節目“將‘一帶一路’龐大主題拆解成一個個讓觀眾易感知、易理解、易共鳴的生活細節,以此講述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海外網友也紛紛點贊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
對任何國家來說,全球文化影響力都是實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海外民眾接觸中國文化的機會越來越多,對中國文化的感知越來越深,中國形象“走出去”效果顯著,但離“走進去”尚有距離,《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的價值正在于此,它呈現了與以往有所差異的傳播策略,在宏大主題與個性表達、新時代成果與優秀傳統文化之間,尋得小切口、近視角、有記憶點的表達,有效增強了國際傳播效能。

“絲路”帶來思路,讓廣闊舞臺成為背景
讓中國形象的國際傳播“從自己口中講”到“從他人眼中看”,這是《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的主要特點,而主體轉化必然帶來敘事策略的變遷。
在《花兒與少年·絲路季》中,嘉賓不只體驗在“一帶一路”國家游玩,更探訪合作項目,走進中國制造。克羅地亞居民講述因中國建筑隊修筑大橋而改變的生活;沙特百姓和團員們互學“愛與和平”的語言……這些真實案例和真誠笑臉,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范圍的互聯互通、成果斐然。節目由此營造了一種難得的張力;地理景色是陌生而新鮮的,文化交流卻熟悉且接近;團員的情誼固然是呈現重點,但節目真正的主題是“國際友誼”一一透過他人之眼看中國、講中國。而當觀眾隨團而行,對這些共建故事了解得越多,越會從心底點贊中國方案、領悟中國智慧。正如有觀眾評論的:“這個節目不僅讓我們認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更讓世界看見中國,這才是綜藝節目的真正意義。

嘉賓也是“大使”,讓可愛中國走入人心
有學者指出,要真正理解“一帶一路”,便要“在建立中國國際傳播自主知識體系的導向下,發掘中國國際傳播的主體性”。增強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精神的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不僅要立足“我們講什么”,也要讓對方“聽有所思、思有所得”,讓“主體性”與“交互性”相得益彰。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背景恢宏,卻沒有采用慣常的宏大敘事,在“千山萬水,大國基建”的話題之外,它頻頻著眼于聚焦鮮活的個體形象與文化因子,讓嘉賓成為交流大使與文化體驗官。個體自信展示的背后,站著強大而謙和的祖國。正如主持人問迪麗熱巴為什么選擇穿色彩絢麗的裙子跳新疆舞時,她會自豪地說:“因為這條祥子就像祖國的大好河山一樣。”這份從容自信、堅定信念和優雅姿態,讓“可親”“可愛”與“美好”“多樣性”成為中國形象的關鍵詞。
“絲路季”破圈的啟發也在于此,不同于傳統傳播學追求同質化傳播效果,跨文化傳播的效果指向則是“異質融合”。大眾媒體雖天然具有溝通交流、文化傳播的屬性,但做好跨文化傳播,須把“我與他”的主客體思維轉換為“我與你”的主體間性思維,才能更好地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
面對新形勢、新業態,創新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事關重大,而擴大中國“朋友圈”、共畫“同心圓”已離不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傳播理念,也能讓中國故事更接地氣、充滿靈氣、聚攏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