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球員自帶隱藏身份
比賽獎品“豬牛羊雞”輪番上場
“我上一次在這么多人的場合還是在卡塔爾的首都多哈,世界杯決賽的時候。”在“村超”比賽現場,解說員對著天南地北、慕名而來的觀眾們介紹道。現場的熱鬧和激情不亞于世界杯、英超或歐冠等頂級足球賽事。
貴州“村超”,即“貴州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匯聚了由當地20個村自發組織的足球隊。與大部分足球賽事不同的是,“村超”的球員并非職業運動員,而是來自各村的普通村民。白天他們可能是農民、攤販、老板、學生或司機,但當賽事來臨,他們換上球衣,便成了馳騁球場的足球健兒。比如,來自車江一村的球員盧善彬,日常他是手藝嫻熟的燒烤師傅,而到了“村超”,他成為了球場上揮汗如雨的運動健將。
除了自帶“隱藏身份”的球員,“村超”的比賽獎品也是實打實的“接地氣”——豬、牛、羊、雞輪番上場,這同時也為“村超”增添了不少樂趣。正是這些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元素,造就了貴州榕江縣獨特的人文風景。
回溯歷史,80年前廣西大學遷入貴州省榕江縣時,就已在這里播下了足球的種子。起初,這只是村與村之間自娛自樂的足球賽。直到2023年,借助互聯網的影響力,“村超”火爆出圈。賽事全網瀏覽量超580億次,全網在線直播觀看人數超60億次,累計吸引游客超765.85萬人次。可以說,貴州榕江縣的足球種子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終于開出了絢爛的花朵。
人生應該有追“球”
為孩子們種下一個足球夢
“人生應該有追球”,這是在貴州榕江縣隨處可見的口號。“村超”火爆出圈的背后,是榕江縣人對足球的熱愛與執著。2023年春節,當返鄉青年、“村超”傳播總策劃歐陽章偉看到叔叔阿姨們為球員們熱烈加油時,他深感榕江縣的足球氛圍之濃厚,比賽結束當晚便提出了“榕江村超”的策劃概念。
其實,“村超”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村超”真正火爆之前,榕江縣已經歷了五次的嘗試與摸索。從2021年的大山CBA到斗牛比賽,每一次的嘗試都為榕江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直到第六次,貴州“村超”才真正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在榕江,38.5萬人口中,至少有5萬名足球愛好者,對于足球健將的培養更是要從娃娃抓起。在榕江縣興華水族鄉高排完小,校長吳東勝不僅是表現精彩的“村超”球員,也是水準過硬的臨時裁判,更是孩子們的足球教練。
盡管興華鄉是當地最后一個通公路的地方,但足球對于這里的孩子們來說,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吳東勝利用自己的足球專業知識,通過足球教育影響著每一個孩子。如今,足球不僅成為孩子們釋放天性的運動,更承載了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
“等我長大了,我要像王霜姐姐一樣”“我想進國家隊”,這些是孩子們最真摯的夢想。“足球的育人功能非常強大,”吳東勝深有感觸地說,“我希望他們能夠通過足球走出大山,為自己的夢想奮斗。”
足球激情煥發鄉村新生
“村超”模式復制到全球
“村超”火爆出圈的一年多以來,每逢周末,大量游客涌入榕江縣。2023年,到榕江來看球來旅游的人高達765.85萬人次,是當地常住人口的20倍。據不完全統計,自“村超”開賽以來,已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5億元。
除了文旅熱帶來的顯著經濟增長,一大批“鄉村主播”也借“村超”流量迅速崛起,“西瓜妹”熊竹青就是其中一員。從“村超”現場到田間地頭,她為鄉親們直播帶貨銷售當地農副產品。像熊竹青這樣的年輕人們,正讓手機變為“新農具”,讓數據成為“新農資”,讓直播變成“新農活”,助力榕江縣的百香果、西瓜等農產品借“村超”的熱度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村超”爆火之后,許多游客不僅為球賽而來,更是為了體驗民族文化。榕江縣晚寨村的黨支部書記吳幫云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借助“村超”平臺,她帶領村民們將傳統的侗族琵琶歌玩出新花樣。吳幫云希望不只是侗族人能夠唱侗歌,更多的人也可以唱侗歌。
隨著貴州“村超”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它已不再是局限于一隅的賽事,而是走向了世界。在中國援貝寧棉花技術援助項目組的幫助下,借鑒貴州“村超”經驗,貝寧已經組建起12支村級足球隊,非洲的“村超”聯賽也正如火如荼。非洲的貝寧共和國對于“村超”的復制,是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又一例證,展現了“村超”模式的國際吸引力和適應性。
5月1日,非洲利比里亞社聯足球隊與遼寧東港草莓足球隊的友誼賽也在貴州“村超”球場舉辦,這標志著貴州“村超”迎來首場有非洲球隊參與的比賽。國際友人的參與和交流,不僅讓“村超”賽事更加國際化,也為中外民間交流搭建了平臺。
貴州“村超”青年們,以足球為媒介,傳遞著快樂與友誼,也傳遞著中國鄉村發展的新氣象。他們用自己的故事,證明了無論身處何方,只要有夢想,有追求,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出不凡的精彩。“村超”的種子已在全球生根發芽,它帶來的快樂與啟示,照亮了鄉村振興的光明未來。在這片充滿生機的熱土上,每一個追“球”的青年,都是時代的主角。